水院涟漪,山水柴院



分类:美丽乡村设计规划   阅读:

四川宜宾安石村,一个普通乡村,背靠碾盘山。村落阡陌相通,田塘错落,屋树交织,是典型的川西林盘。柴院居于村中竹林与水塘之间,基地隐秘,景观通透。建筑从四川民居入手,体现了对空间、材料、情境和体验的整体思考

▼鸟瞰

 

四川民居常采用穿斗木结构,轻盈灵巧,构造简洁,充满智慧。屋面挑檐低矮深远,充足的檐下空间保证通风、遮蔽风雨。因地制宜的自然生长模式也使其形成独特的建筑聚落形态。建筑外墙就地取材,多以竹编夹泥墙套白,下部常用红砂岩石块砌于砖石基础之上。墙体被深远的屋檐保护,经久耐用。四川民居另一特征是院坝空间——房前院地作为户外空间的核心,承载着居民对生活的向往,对阳光、空气和雨露的精神追求。

▼池塘边的柴院

▼柴院的倒影

▼柴院局部

▼外部植被

▼主入口

▼ 次入口前院

基于对四川民居结构和空间的转译与重组,建筑采取十字风车型布局。十字空间徐徐延展,嵌入自然景观。大屋檐沿周边水塘铺开,引入最大观景面。弧形内院似十字风车旋动而成,弧线灵动,内向静谧,阴阳交汇,水天一色。十字空间连续曲面墙体如曲水流觞,呼应内院流动的弧线。同时划分服务空间及被服务空间,内设包间、茶室、书吧及后勤服务等功能,对应不同方向的自然景观。

▼屋顶鸟瞰

▼流动的内院

▼从走廊看内院

▼内院

▼通透的内院边界

▼水上柴院

柴,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,在安石村随处可见,与乡村生活息息相关。村里斑驳的木骨泥墙,泥土已经脱落,光影婆娑。建筑以不同尺寸的柴木穿挂成墙,透而不通,开而不敞,似光影斑驳的木骨泥墙。红砂岩,源于四川山体,是建筑、雕塑、生活用具常用的材料。建筑采用机器切割的红砂岩块鱼鳞状砌筑,丰富的表面肌理与柴呼应。小青瓦屋面也以同等尺度呼应着柴与石。三种材质和而不同,仿佛鱼鳞飞羽,熟悉陌生。它们来自乡村、用于乡村,融进乡村。

▼光影

▼木砖与红砂岩

▼木砖镂空墙

建筑结合传统营造与当下施工条件,巧拙相间平衡质朴与精致,创造出静谧灵动的空间氛围。人们沿柴木墙行走于宽大的屋檐之下,流弧聚于内院。圆形水面平静,柴木、红石、黛瓦、融入天青。材料交叠错置给建筑空间带来如日晷一般的时间痕迹。随着光线流动,光影变幻莫测,浮光掠影般的氛围迷漫独特。在地性、空间性和时间性透过材料的独特使用弥合在一起,在建筑空间中铺陈开来。

▼外院与内院

▼玻璃反射

▼房间的绿意

▼局部夜景

▼施工过程

▼模型

▼总平面图

 

 

内蒙古艾德迩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整理



    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


    上一篇:“景村融合型”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

    下一篇:自然常在的石头房子


      相关推荐
    友情链接